原创生活

国内 商业 滚动

基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生活滚动

保险 海外 观察

财经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金融百科 >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股市年成交额暴涨近45倍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  发布时间: 2022-07-01 08:08:06  责任编辑:cfenews.com
+|-

2022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在过去的25年里,香港资本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港股总市值已从1997年底的3.2万亿港元,增至2022年6月27日的37.88万亿港元,其中2021年内曾一度达到最高点的58.6万亿港元。此外,截至2022年4月,内地在港上市企业1370家,占港交所上市企业总数的53.3%,占港股总市值的77.7%。

与此同时,香港市场交投情况也不断发展,越发繁荣。香港回归25年来,成交额从回归后的第一年,即1998年的9200亿港元,稳步增长到2021年的410881亿港元,是1998年成交额的44.66倍。

当下,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内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加速,香港和内地的经济融合进程也在加速,优质上市标的和资本的聚拢正在使得港股市场变得更加令人期待。

“在未来,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兴的金融科技券商,都应抓住这个时代金融发展的机遇,重视金融科技服务的升级,做好准备提升用户体验、产品技术,不做资本市场的看客,更加不负回归后的重大机遇。”华盛证券相关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港股市场25年:地位升级 功能进化

回望过去,多只港股上市盛事仿佛历历在目:1997年,中国移动成为回归后的首单重磅IPO,募资高达323亿港元;2004年腾讯在港上市,日后成为亚洲股王;2018年小米成为第一只股不同权的在港上市互联网公司,对市场带来极大正面影响。

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27日,港股总市值达37.88万亿港元,相较2002年底的3.61万亿港元,近20年累计上涨949%,总市值扩张近10倍;港股上市公司亦从2002年的978家上升至目前的2565家,扩张近2.5倍。

在这个过程中,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新修订的《主板上市规则》功不可没。《主板上市规则》为没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的创新企业以及已在海外上市的创新企业回港二次上市创造了条件,正式施行当年IPO新增数量就超过200家。目前,新经济板块(科技、医药、新消费等)市值占比由2017年底的28%提升至当前的50%,越来越多优质内地资产赴港上市,极大地丰富了香港资本市场。

2018年《主板上市规则》修订后,据港交所报告显示:2020/2021年港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分别达47.52万亿港元、42.38万亿港元;其中,内地企业上市公司总市值分别达38.07万亿港元(占比80.1%);33.43万亿港元(占比78.9%)。2020、2021年港股上市公司总数分别为2538、2572;其中,内地企业上市公司总数分别为1319、1368。实际上,在当前港股市场上,中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占到“半壁江山”。

与此同时,香港回归以来的25年间,恒生指数整体呈震荡上行态势,1996年底恒生指数位于13451点,截至2022年6月27日,恒生指数位于22229点,累计上涨65%。

值得一提的是,广发控股(香港)相关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记者指出,从投资者结构来看,截至2022年6月28日,自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以来,南下资金累计净买入已达到2.38万亿港元,港股通成交占主板比重达14.62%,2020年底南下资金流入速度及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2021年初交易活跃度触顶。其中,机构是港股市场的主导,且目前机构投资的份额仍在持续提升。

据港交所数据,2020年、2019年机构投资者共计占比分别为56.5%、53.4%;个人投资者共计占比分别为15.5%、20.3%。其中2020(2019)年外地机构(非香港本地机构)投资者占比36.6%(35.9%)、外地个人投资者占比6.7%(5.3%);本地机构投资者占比16.8%(20.6%),本地个人投资者占比13.6%(10.2%);交易所参与者本身交易占比26.3%(28.1%)。

“香港证券市场已经从一个区域性金融中心变成了全球金融中心。由主要服务香港本地客户逐渐变成服务大中华区乃至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无论是对于中国内地还是西方世界来说,香港在每一个阶段都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而其功能也逐步进化与升级,由过往的大量引进外资进港,到现时资本内外流动,助力内地实现与全球的互联互通。”富途投研团队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

监管体系不断成熟:内地经济成长助推港股活跃

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息息相关,香港亦是如此。

在对接国际上,1999年香港金管局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建议,展开前所未有的金融业监管制度改革,将原有的以资本为基础的监管制度,转变为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监管制度。再后来,香港于2007年实行全新国际资本及风险管理标准,采用内部评级法(IRB)对认可机构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成为全球率先实行《巴塞尔协议Ⅱ》的地区之一。2013年,香港金管局开始分阶段实施《巴塞尔协议Ⅲ》,进一步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

另一方面,2008年美国雷曼事件发生后,香港金管局、证监会在延续审慎监管思路的同时,强化了对金融机构操守行为、加强信息披露及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监管,强调行为规范重于产品。2011年以来,港股ESG(环境、社会及管治)监管不断强化,从“建议披露”走向“常态化披露”、“完全强制披露”,持续向国际最高标准看齐,监管体系更加成熟。

而在对接内地上,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及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等五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金融业的主导思想具体落实到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

从监管架构来看,目前,香港的监管机构主要包括香港金融监管局(金管局)、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和保险业监管局(保监局),分别负责监管银行业、证券和期货业以及保险业。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行业自律机构则分别是香港银行公会、香港交易所和香港保险业联会。特区政府在金融监管中担当管理者的角色,行业自律机构则重在内部风险的控制和审查。

“回归25年以来,随着实施一带一路及大湾区政策,促进了内地香港两地经济互联互通。内地经济的升级发展,也将有助于港股市场的进一步活跃。”华盛证券CEO张霆对记者表示,“未来港股机遇与内地发展息息相关,只要继续互补合作,将同时有利两地投资者。”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至2017年港交所陆续推出沪深港通、债券通,互联互通机制的开通让港股市场日均成交额从此前860亿港币左右上升到1200亿港币以上,近期稳定在1300亿港币左右。

券商新机遇:中国客户海外配置桥头堡

值得关注的是,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的不断深入,在港耕耘30余载的中资券商,也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成长为了香港金融市场上的中坚力量。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在相关研报中指出,若按产品和客户归属地来划分矩阵,中资券商国际化业务发展的通常路径为:初期战略包括帮助内地客户开拓海外业务和帮助海外客户投资中国两大主线,然后基于一定的发展成果金额客户基础后,全面探索海外市场。

从业务板块来看,目前上市香港中资券商的业务主要可以分为五大板块:经纪业务(1、2号牌)、投行业务(6号牌)、资产管理业务(9号牌)、贷款及融资(8号牌),和金融产品、做市及投资业务。

广发证券进一步指出,中资券商香港业务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中国客户海外配置需求的提升、中国企业海外融资需求的持续、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带来的投资中国产品的增加,增加了对海外客户的吸引力,以及在监管趋严的环境下,国际大行金融危机后的业务收缩。

除内资券商外,香港本土持牌券商同样在多年的历史中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在业内人士看来,内地香港互联互通发展的当下,每一间券商都不应错过这一市场下的机遇。

“香港最大的优势是金融市场,而内地拥有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人才。”张霆提及,华盛证券由内地和香港的团队组成,一方面善用内地成熟互联网技术,一方面利用香港金融市场经验,两者优势二合为一后,为投资者带来了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也加速了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富途证券则向记者介绍,公司在通过更多的投教内容让香港投资者进一步了解内地市场,“我们通过大量的投教内容和信息,让香港投资者更加了解内地市场与内地企业,让投资者更加愿意投资内地市场。同时,公司不断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将信息、投教、交流、交易各个层面都能够流畅衔接,形成更加高效的循环,希望利用科技的力量,让香港投资者能够以多形式、多方面的角度更加了解内地市场。”

“随着内地新经济企业的发展,以及内地人均GDP的上升,境外资产配置已成大趋势。”张霆表示,尽管近年环球股市波涛汹涌,但随着今年中国推出一系列稳经济政策、中概股回流,愈来愈多的明星基金经理看好港股市场,香港市场未来将有更多值得期待的机遇和财富。

关键词: 香港资本市场 香港回归祖国25年 港股总市值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专题首页|财金网首页

原创
新闻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

京ICP备2021034106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  财金网  版权所有  cf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