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宏观预期向好背景下,11月份以来,包括锡、镍、锌、铝等在内的基本金属价格整体上行,其中尤以镍金属涨幅最为显著,已刷新近半年高位。
虽然消息面上供给收紧利好对镍矿价格形成提振,但时近年末,市场仍关注镍下游需求弱势的掣肘影响。供需双弱格局下,镍价或维持震荡走势。
(资料图片)
镍价刷新近半年高点
近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强势拉升,双双收复“7”关口。而伴随美元走软,金属市场受到提振,多种有色金属价格走强。
12月6日,在外盘带动下,国内期货市场上沪锡主力合约2301报涨2.44%,站上200000元/吨关口;当日沪镍主力合约2301也延续前期强势行情,单日上涨0.9%,报收206700元/吨。
自今年3月出现高位回调后,7月中旬以来,镍价止跌上行,沪镍主力合约累计最大涨幅已超过83%,目前已刷新近半年高点。
现货市场上,据生意社监测,12月5日镍现货价格大幅上涨3.84%至216316.67元/吨,同比上涨45.31%,至近半年以来最高价。
据百川盈孚数据,12月5日,电解镍市场价格大幅上行,镍价运行于213300元-219500元/吨,均价21640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上涨8000元/吨,涨幅3.84%。纯镍废料受镍价拉涨,上涨8000元/吨,涨幅3.86%。
而在12月6日,镍价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000元/吨,运行于211300元-217500元/吨,均价214400元/吨。
生意社分析师刘美丽认为,此次镍价飙升,一方面是因为美元大幅下跌,另一方面是因为澳大利亚矿商IGO旗下Nova镍矿遇大火暂停镍生产,叠加供应面的利好支撑,镍价大幅上涨。
在目前全球纯镍供应处于总体偏紧的局面下,近期位于西澳的Nova镍矿宣布将暂停镍生产约四周。
受此番事件影响,Nova镍矿镍产量可能下降12%,至2.3万吨,而生产成本将上升5%,至每磅3澳元。Nova在上一财年的镍产量为26675吨。该消息发布,无疑导致了市场对镍产品供应的担忧。
在供给端,近期菲律宾主要矿区进入雨季,出货量较少,镍矿出口本已处于低位。截至本周一,菲律宾全国港口镍矿库存较上周五减少2.3万湿吨至891.6万湿吨。而LME库存当前处于近两年低位,较年初下跌近半。
下游需求进入淡季
虽然镍市供应偏紧,支撑价格高位运行,但下游消费也同时遭到抑制。
镍下游消费端集中在不锈钢、合金、电镀、电池等领域,其中国内镍消费中不锈钢占比在85%左右,中游主要产品为镍铁。临近年末,全国大范围降温背景下,不锈钢终端市场需求下行。近日多家钢厂已宣布检修减产消息并陆续落实,总体排产有所减少。
据CBC金属网消息,目前镍矿下游镍铁价格弱势运行,实际利润缓慢下降,加之不锈钢排产量逐渐走低,导致需求端对镍矿的采购量环比下滑,对镍矿价格也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
由于钢厂生产成本高企而接单不佳,因此多家钢厂发布减产、停产计划。下游需求正值淡季,多按需采购,多数资源仍有趋弱态势,预计短期国内不锈钢市场行情也将震荡下行。
“当前300系不锈钢几乎全面亏损,下游拿货心态消极,不锈钢需求继续呈现乏力态势。”刘美丽认为,由于部分钢厂提前公布了12月至1月的停产检修计划,不锈钢呈现减产趋势,对镍铁原料无太大需求,将对镍价形成掣肘。不过虽然下游需求不振,但供应端仍有支撑,且印尼关税可能出台支撑镍价。供需双弱的情况下,镍价更多的是受宏观因素和偶发事件影响,预计镍价短期仍维持宽幅震荡走势为主。
百川盈孚也分析,不锈钢需求进入淡季,对镍价可能有一定拖累。同时新能源市场进入消费淡季,需求有所走弱。沪镍虽受制于需求疲软的因素,跟涨国外镍价显得较为吃力,但由于外盘多头资金集中度小幅抬升,支撑LME镍价处于高位,进口利润亏损较大,故进口窗口关闭,导致海外资源几无流入,加之西北某电解镍厂11月起停产检修,检修时间约1个月,影响产量1000吨,导致现货市场镍板资源稀缺,现货升水表现坚挺。在宏观政策预期和现货偏紧支撑下,镍价维持高位震荡,预计短期内沪镍运行区间195000元-218000元/吨。
瑞达期货研报显示,美国近日经济数据表现超过预期,增加了美联储鹰派的可能,美元指数回升;但中国防疫措施逐渐优化,提振市场风险情绪。基本面,上游镍矿进口环比开始下降,但镍矿进口价格回落,原料端供应情况尚可,国内精镍产量维持较高水平。印尼镍铁出口关税延期两年,缓和进口成本上升的担忧。近期下游存在恐高情绪,不过市场到货不多,国内库存延续小幅下降,现货升水较为坚挺,预计镍价震荡偏强。
不过对于近期有色商品整体的强势表现,中信期货认为,11月初国内外共振的乐观情绪再度抬头,美联储会议纪要和鲍威尔上周讲话进一步证实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力度放缓,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美元指数趋弱和人民币升值提振有色金属板块。就国内供需面来看,低库存的支撑在减弱。中短期来看有色维持震荡走势,密切关注人民币汇率走势;长期来看,海外宏观面预期较为悲观,有色金属价格重心仍存回落压力。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