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2022年四季度,债基接连遭遇大额赎回,基金提升净值精度应对频繁见诸公告。到底有多少债基遭遇大额赎回?券商中国记者从刚披露完毕的2022年基金四季报中梳理并进行了全景式还原。
(资料图片)
根据天相投顾数据,去年四季度债基遭遇净赎回高达6581.22亿份,占整体基金净赎回份额的70%,当期利润则从去年三季度的407.48亿元下降到-256.43亿元,两项指标在各类基金中表现糟糕。
无论老牌固收公募或中小公募均在劫难逃,并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在绝对数量上头部公募产品首当其冲,最大净赎回份额超170亿份,还有基金规模蒸发逾100亿元;二是在相对比例上,包括富荣中短债等产品在内,中小公募债基多遭遇清仓式赎回,份额缩水幅度超90%。
但随着预期钝化走势逐步企稳,公募在2023年看到了行情修复的希望。公募投研透露,随着市场大幅非理性杀跌进入到极具价值的区域,去年12月中旬起资金已开始涌入市场抄底信用债,2023年信用债机会可能会强于利率债。
302只债基净赎回逾10亿份
数据显示,四季度共有996只债基(不同份额分开统计,下同)净赎回超1亿份,其中有302只债基净赎回份额在10亿份以上,净赎回超过100亿份的则有4只基金。
就绝对份额而言,头部公募在大额赎回中首当其冲。比如,博时基金旗下的博时富瑞纯债A、博时安盈A净赎回分别高达176.49亿份和96.73亿份,国泰利享中短债C净赎回也在100亿份以上,此外富国国有企业债C、景顺长城景颐双利A、汇添富短债A、交银纯债AB等净赎回均超过80亿份。
但从缩水幅度而言,遭遇清仓式赎回的多为中小基金公司。比如,前海联合淳安3年定开债四季度份额从三季度末的61亿份猛降到3.53万份,当期4家机构持有人分别赎回18亿份、25亿份、6亿份和10亿份,累计赎回份额就达到了59亿份。此外,去年大跌的网红债基富荣中短债C和富荣富兴纯债,份额缩水幅度均超过90%。其中,前者四季度遭净赎回39.76亿份,总份额从40.86亿份降低到了1.10亿份;后者份额则从40.29亿份降低到3.78亿份。此外,德邦锐兴C、财通资管鸿运中短债A、东兴兴利C等基金的份额缩水幅度均超过80%。需要指出的是,份额缩水叠加净值波动,债基规模还出现明显下降,下降幅度超10亿元的基金数量达330只,其中有10只基金规模蒸发超1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数据,四季度依然有1061只基金获得了净申购,110只基金净申购份额超10亿份。其中,招商添悦纯债A净申购高达120.49亿份,建信荣瑞一年定开、南方恒庆一年定开等基金净申购份额均超过70亿份。
“12月中旬资金抄底信用债”
复盘四季度债市行情,博时富瑞纯债基金的基金经理倪玉娟在四季报中提及,去年12月“理财净值下跌-债基赎回-抛售债券-净值持续下跌”的负反馈链条引发债券市场出现第二波大幅调整,期间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至2.92%的四季度高点。“在四季度的两轮调整中,受到预期转向和机构行为的影响,信用债和商金债调整幅度明显大于利率债,如3年隐含评级AA+信用债收益率上行了120bp,5年隐含评级AAA-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收益率上行了100bp.直到12月中下旬,监管出手维稳市场,‘强预期’钝化债券市场才逐步企稳。”
甚至,基金经理还看到资金流回迹象。比如,鹏华丰融定开债基金经理刘涛在四季度中说到,随着信用大幅非理性杀跌进入到极具价值的区域,12月中旬起资金开始涌入市场抄底信用债,随着信用债估值逐步企稳回涨,信用类债基开始企稳并持续上涨进入净值修复通道。在债券的配置上,刘涛表示以短久期高等级信用债持有为主。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认为,自防疫政策优化后,我国疫情发展形势好于预期,居民和企业端信心都有不同程度的修复。当前利率市场对基本面利好钝化,对利空敏感,春节后需关注PMI和社融数据,债市拐点或早于基本面拐点的到来。
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廉赵峰认为,2023年债券市场相对于2022年也不会太差。经历了去年四季度债券市场的一个调整之后,今年债券市场还是具备一定机会的,2023年国内股债市场都是可以值得期待的,在这个时点上希望大家能够更坚定一些。
2023年信用债机会可能会强于利率债
在具体品种配置方面,魏凤春认为,考虑到经济数据修复是大概率事件,利率债仍需维持谨慎态度。信用债方面,杠杆票息策略依然是较为推荐的策略,可关注中短久期(1-3年)、中高评级(AA+及以上)的信用债。此外,转债性价比略低于正股,建议适当关注,以波段操作思路为主。
博时基金的基金经理张李陵表示,2023年的利率中枢或将有所上行,但在居民部门缺乏趋势性加杠杆动力、实体经济回报率偏低的大背景下,利率中枢上行的空间有限。2023年债券投资,要管理好负债,注重底仓配置,加强波段操作和品种轮动机会。
“随着增长预期的回升,转债市场可能会有一定的结构性机会,但要注意择券,偏股型转债可能机会更多,偏债和平衡型转债可能会继续承压。如关注估值已明显压缩的高端制造和科创板块品种,总量板块则主要关注政策刺激带来的机会,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消费、医药和出行类转债,也有一定的博弈性机会。”张李陵说。
诺安基金认为,从春节期间居民出行、消费等数据看,第一波疫情影响预计逐步减弱。央行货币政策强调精准有力,预计政策性金融和结构性工具是发力重点。整体看,基于对政策效果、经济修复的预期,市场风险偏好在上行,债市整体趋势有些逆风,中短久期品种票息策略或会较优。
在前海联合基金看来,2023年信用债机会可能会强于利率债。基于中期利率上行的判断,2023年债市策收益来源主要以票息为主,且2022年底的理财赎回潮推动信用债估值进入历史高位,信用债同时具备票息保护和估值修复逻辑,表现会好于利率债。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