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

国内 商业 滚动

基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生活滚动

保险 海外 观察

财经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金融百科 >

全球讯息:青年进“村” 引领科技创新之路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网  发布时间: 2023-05-31 13:40:48  责任编辑:cfenews.com
+|-

“以创新引路,以创业开局,实现个人理想,助力产业发展。”5月28日,北京纳思利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何灿作为2022年中关村U30优胜者,在2023中关村论坛“全球青年科技创业论坛”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感悟。


(相关资料图)

本届中关村论坛期间,青年身影、青年声音、青年议题不断涌现,这说明在这个国家级论坛的舞台上,越来越多的青年已站稳脚跟。

中关村U30发起人、中关村龙门投资董事长徐井宏介绍,中关村U30面向年龄35岁以下的青年创业者,聚焦高精尖产业机构,寻找改变世界的青年创业力量,至今已连续举办8年。入选2022年优胜者榜单的30位青年平均年龄33岁,最小的23岁。他们创业的领域涉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智能制造、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领域。其中,多名优胜者曾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或获得过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绝大多数已完成至少一轮次的融资,有的已拿到4轮融资。

“年轻一代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瑞士驻华大使白瑞谊在本届中关村论坛上表示,老一辈可以将世界对于地球的责任传递给下一代青年人才。

中关村论坛从“村”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青年人才一直是参会嘉宾关注的热点,从中外院士到企业家,从高校到政府机构,都希望为青年人才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

5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曾在中关村论坛上发表以“顶尖人才和创新文化环境的关系”为主题的演讲。在他看来,重视顶尖人才的培育,才能真正做到科技自强自立。

今年,施一公再次走上中关村论坛的舞台,围绕人才培育发表主题演讲。他说,顶尖人才、高水平人才只有进行更充分的交流才能给世界带来更好的科学和技术,顶尖人才之间的交流是推动发展的最强大和根本的力量。

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杰弗里·雷蒙在本届论坛上表示,人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更重要的是要培养那些有才青年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在其中的一个平行论坛上以公共卫生领域人才为例,认为应当变革人才培养范式。他表示,首先应当跨越学科发展边界,推进公共卫生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这不仅是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的突破口,也是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顶尖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

“要特别强调的是,作为交叉复合型人才,最关键的是思维训练。”梁万年认为,要从传统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中以疾病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转为以健康为中心,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来考虑这种思维的“社会性、经济性、韧性和可持续性”,做到行业融合、知识共享、健康共促。

“青年科学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竞争。”中国科学院院士、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指导委员会委员马大为关注到,过去10年,我国迎来了科研人员的回国潮,科研人才在经费和学生等资源方面竞争激烈,青年科学家很难静下心“十年磨一剑”。

马大为在其中的一个平行论坛上表示,高校不断扩招吸引人才,但对于人才如何能够持续发展考虑不足,人才的成长环境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体系,这也对形成健康的科研机制造成影响,需要社会给予更多关注和重视。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张锦从搭建高校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着眼,鼓励人才走出“象牙塔”,走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中。他认为,要按照世界一流水准,坚持引育并举,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评价机制,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不断强化科研大团队建设。

张锦还提到要探索对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个性化、贯通式的培养,深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改变,努力强化前置调研,使人才的培养计划更好适配市场的需求,更加充分地将高校的基础优势导入产业一线,推动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变化正在这个“村”、在年轻一代中间发生。

距离本届中关村论坛主会场不到1公里的海淀公园里,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太空(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共同签署了《海淀区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合作协议》,推进高端科技、科研资源走近青少年。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戴伟还与团队把化学实验室搬进公园,用“化学魔法”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科技的种子。

近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的2023年工作要点提到,实施系列“101计划”,以课程改革小切口带动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大问题,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强突破。

1986年图灵奖获得者、康奈尔大学名誉教授约翰·霍普克罗夫特一直关注着这一计划。他认为,“101”计划着力提升大学的教育水平,增加人才数量、提高人才质量。未来,人才将促进科技创新,开创人工智能商业、医药和农业等领域的全新产业,帮助解决全球变暖等一系列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如今,中关村不再是字面意义上的“村”,早已从“电子一条街”变成了科技创新的窗口。成功跳出“舒适圈”的何灿希望,将科研成果放到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在更大的舞台实现价值。

本报北京5月29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尹希宁 记者 刘世昕 胡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

专题首页|财金网首页

投资
探索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

京ICP备2021034106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 关于我们 财金网  版权所有  cfenews.com